今年35歲的韓雪迎是市第一人民醫(yī)院急診科的護士長,曾榮獲河南省“五一勞動獎章”、河南省“最美護士”稱號。在工作中,韓雪迎絕對是一把好手,她業(yè)務能力強,吃苦耐勞,行事果斷。急診科的一天是忙碌的,經常伴隨風險和巨大的壓力。這樣忙碌一天下來,回到家中,面對丈夫田旭和兒子的笑臉,小家庭就成了韓雪迎休憩的港灣,帶給她再一次前行的動力。
眾所周知,急診科工作在于一個“急”字。車禍、中毒、昏迷的患者全都送往急診科,患者病情變化快,最初幾分鐘往往是搶救成功的關鍵。急診科的護理工作不但要掌握全面的護理知識,更是非常忙碌、辛苦,并伴隨有很大風險。“我們門診科一天接診量在400到500名患者,時間緊任務重。病人家屬心情都非常焦慮,有時候一個溝通不到位,護理人員還會受到誤解和謾罵,難免受到委屈。
很多時候,韓雪迎下了班,難免會產生一種“身心疲憊”的感覺。這個時候,她就會向丈夫田旭吐吐苦水,說說工作上的難題和遇到的煩心事。田旭這個時候就會充當她的“心理按摩師”,通過開導、引導,用一種積極正面的方式幫她分析問題、解決難題,化解壓力和煩悶。不到10歲的兒子也了解她的辛苦,這時候就會打來一盆洗腳水讓她泡泡腳,放松一下,還給她揉肩捶背。
家庭給她溫暖,給她動力。韓雪迎說,最感謝丈夫對自己全力的支持。由于工作的原因,韓雪迎需要上夜班。2003年他們剛結婚時,小兩口經濟上還不寬裕,當時他們的住址離韓雪迎工作單位較遠,無論刮風下雨,田旭總是騎著自行車到單位接韓雪迎。韓雪迎記得有一年冬天,半夜下起了很大的雪,道路上的積雪很厚,兩個人干脆推著自行車步行,順便欣賞下沿途的雪景,平時40分鐘的路程,那晚整整走了一個半小時。如今,雖然他們的代步工具已經換成了小轎車,但那一段相扶相伴、苦中求樂的經歷仍是韓雪迎保存在記憶深處的珍寶。
2009年,手足口疫情爆發(fā)期間,韓雪迎和其他醫(yī)護人員一樣全身心投入一線,超負荷工作。不幸的是,她母親恰逢車禍住院,急需親人照顧。而疫情當前,醫(yī)護人員人手不足,形勢緊迫,實在不允許自己請假。面對家庭責任和工作責任,韓雪迎第一次感到非常為難。這個時候,也是丈夫田旭毅然替她分擔起照顧老人的重任,讓她放心奮戰(zhàn)在狙擊疫情的第一線。急診室的護理崗位非常鍛煉人,這份工作需要付出很多不為人知的艱辛,同時又能鍛煉護理人員的搶救技能和溝通能力。韓雪迎注重學習,苦練基本功,很快成為業(yè)務能手。2013年,韓雪迎以全票當選急診門診護士長。同事們都說,醫(yī)院急診門診護士長非她莫屬。
回顧多年的奮斗歷程,韓雪迎坦言,感覺最愧對孩子。她和同齡人聊天,發(fā)現(xiàn)很多母親都拿出了很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,而自己因為工作的原因,沒法做到這點。孩子不到10歲,非常乖巧懂事,特別懂得關心別人。對此,韓雪迎覺得非常欣慰,她認為這正好也印證了自己的教育理念:除了陪伴,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。公公婆婆家在鄉(xiāng)下,二老不愿過來住,韓雪迎夫妻倆就定時回去看望二老,幫老人做做家務,備上常用藥物。2014年正月十五,婆婆突發(fā)腦梗塞住進了醫(yī)院。為了幫助婆婆恢復肢體功能,韓雪迎跟著本單位的康復理療師學習了多種肢體功能鍛煉知識,夫妻二人每天幫助老人進行肢體鍛煉。這些孩子都看在眼力,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,噓寒問暖,端茶倒水。
在其他人的印象中,韓雪迎是一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堅強的職業(yè)女性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她卻說:“對于人生來說,我真的覺得家庭是第一位的,有個美滿舒心的家庭,我才能得到身心放松,恢復元氣和力量,然后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。”
(原載2015年8月6日《商丘日報》第B1版)
|